
昨天一哥们感慨,在地产貌似没见过50多岁的人,见过40多岁的不超过五个。这哥们已经干暴雷了两家世界五百强。
每当找工作的时候hr强调说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办事效率高,没有职场恶文化的时候,每个求职者大概率是开心的,大家都是年轻人,话题习惯都差不多,相处起来应该不会有矛盾,毕竟你不理我,我也懒得理你。毕竟工作就是赚钱的,一手交钱一手干活,哪儿那么多江湖气,现在都是网络时代了,谁还给你讲江湖义气。我刚入职的第一份工作,项目上很多老年人,当然在地产行业中,超过35岁还未当上领导的时候,就是老年人了,至于那些超过35岁已经当上领导的人自然就是年轻领导了。恰巧项目上有四个老年人,很多人word、excel、ppt都不会做,每天也不知道在干啥,除了喝茶就是聊天。我们一度非常痛恨这种人,领着工资却将工作交给新员工来做,领导也不安排他们干活,只有出去吃饭的时候一杯一杯的敬领导,出去唱歌的时候总是可以带领兄弟们找对正确的地方,然后包房就成为了他们的主场。每天主要工作就是炒股,有些人还在外做一些副业。在公司大领导视察的时候总是积极表现,评优评先时则会赖在领导办公室不走。于是慢慢地工地上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应届生一边相互吐槽,一边相互团结搞施工单位,搞老员工,另一派则是老员工靠着厚脸皮迟到早退,不干活挣权益,不管现场不管施工单位,每天还想着法套新员工的话:马上中秋了,总包没有安排你们出去吃个饭?终于,有一天发现,地产上没有老年人了,甚至四十岁以上的基层员工都消失了,今天在群里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项目或部门四十岁以上的员工还多吗?答案基本一致,四十岁,正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光,却在地产中已经成为即将或者已经被淘汰的人了。古人三十而立、现在三十而立马滚。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自己也即将成为35岁的老人,也没有混成领导,不知道那些新入职的小年轻是不是像我们讨厌老年人一样在讨厌着我,哦,对了,公司好像也没有啥新员工了,万幸。是啊,就像人总会长大一样,地产的员工也总会成为35岁的老人,虽然还苟在地产中,看到那些被优化的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总会产生一种兔死狐悲的哀伤。今天群内进来一位妹子,讲述了踏入地产之后迅速升为领导却又不可避免的离开的故事,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妹子说他打算考公了,考公,听起来那些猎人去围猎的时候的围师必阙,总是不围死,而会留一条路给野兽,这样他们会溃败而不会选择殊死一搏。《孙子兵法》中,就提到过“围师必阙”。他是孙武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这其中的“阙”,通假字“缺”,“缺口”之意。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打仗中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前天听到项目总在骂人,原因是现场工程师由于图纸理解不清晰且没有认真看图,导致施工单位现场出现差错,恰好被第三方检查的人发现,进而导致扣分,项目总破口大骂,我们隔着两个办公室都能听到。挨骂者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哥,项目总37岁。也就是说这位老哥三岁的时候,项目总只是一个受精卵,虽然四十多岁是赶上了地产红利期的年纪却没有吃尽红利,到现在还是一名土建工程师,但是四十多岁人到不惑年纪,孩子都差不多上初中的人,却因为做错事情挨骂,我想这就是底层员工的悲哀。领导永远不敢这么骂00后,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房贷车贷,上有父母支持,下无儿女拖累。但是四十来岁的男人就不一样了,上有父母的五指山,中有房贷车贷的紧箍咒,下有家庭的脚链,我就认你蹦跶,你又能跑得出工地这座五指山?况且你已经过了35岁了,公务员也没机会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用尽手段,往上爬。包括但不限于:紧抱领导大腿用尽浑身解数让领导爽、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成为有关系的人、拿捏领导小秘密而有度。二、提高专业水平,全凭本事吃饭,不参与项目的繁琐管理,只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成为不可或缺的那个人。三、暗中准备,找准机会,通过考公考事业编拿起铁饭碗或者研究政策,转行到一个朝阳行业,不过需要忍受前几年的低收入以及失败。四、买一注能中一千万的彩票。大部分的人生,一千万足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前提是不赌博、忠于家庭和婚姻、不投资(除继续买彩票外)。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希望嫁人后从一而终,幸福安稳的过完这一生;绝大多数打工人都希望通过努力付出被公司善待至退休。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和工作,但是也要做到随时转身离开的潇洒。愿世界没有35岁这个坎。虽然很多时候福兮祸兮,暂时的失意可能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了工作,我们还是不要失去希望,毕竟我们还有人生。
摘自丨土木吕布
商务合作+丨13302249322(建筑工程通)
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