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OA管理系统

造价行业的裁员潮,来了?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3-12-21 09:11:42 点击数:1058

最近一位朋友与我分享了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情况:


他的造价咨询公司设置了三个过控驻场岗位,收到的投递简历竟多达700多份,而这700多份简历者所在或曾在单位绝大部分来自中小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

700多人瞄准这三个岗位,录取率仅为0.43%,竞争可谓异常惨烈。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微信图片_20231221090905.png

从企业角度来看


1、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老项目收不到回款,又无优质新项目作为补充。为了控制成本,避免现金流断裂,采取降薪或停发员工薪资等措施来缓解压力,于是便造成员工失去经济保障,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进而发生人员流失。


2、企业现有业务不足以支撑现有员工薪资,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采取裁员或降薪等措施,从而造成人员流失。


3、企业在当前行业大环境中,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公正、不作为、考虑不周等情况,造成员工产生“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等负面情绪,从而另谋高就。

微信图片_20231221090909.png

从个人求职角度来看


1、自认为已从“小白”锻炼成了能独当一面或高于现有价值的“人才”,有了基本自信,原单位的种种行为给自己造成各种不安,便选择另谋高就。


2、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付出或获得的价值比,人往高处走,哪里待遇高就去哪里。


3、原单位给不了想要的提升或者操练的机会以及升职的空间,于是寻求更好的平台继续磨炼自己。


4、处于中层的人员,卡在中间,上不支持,下顶不起,想换个环境试试。


进一步分析以上原因:


① 从企业角度可见,现阶段,大量中小企业在大环境下遇到了巨大的现金流问题


以房产开发公司为主要业务对象的企业不在少数,然而,现阶段房产公司已大量出现付款不及时甚至付不出费用,又或以房抵费的窘状,使得企业无法快速变现,造成这些企业入不敷出,甚至是只进不出的“绝望”境地。


造价咨询企业在绝境中不得不考虑活下去的问题,也就不得不主动降低支出以维持日常开销,而造价咨询企业的支出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所以降职、降薪甚至停发薪资、裁员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完善、业务单一、技术和经济沉淀不足的短板,在当下这一波冲击中首先暴露出来;大中型企业业务结构相对复杂,多年经营下有品牌和经济实力的沉淀,也存在往年业务逐渐回款的情况,因此,其现金流问题短时间内不会严重爆发,但大中型企业毕竟人员构成庞大,管理成本高,且房产项目的业务占比多数达到了50%的比例,故管理和决策一旦有所失误,也有快速陷入绝境的风险。


② 从个人角度可见,部分人有“盲目自信”或自身定位不准的“嫌疑”。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阶段,造价行业不缺会做事的人,所以只是从“不会”到“会”的转变,在如此强烈的竞争中是缺乏优势的


同时,往往过于自信会让自己在逆境中变得更加浮躁,增加决策判断失误的概率。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人在浮躁的心态下,常常会把外界因素产生的矛盾最大化,而忽略以冷静的态度去思考分析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把利益得失看得过重,从而影响对业务能力的深究(因为个人在这种情绪下会觉得付出不值得),对眼前利益追求较为迫切,缺乏长远的规划,对行业趋势发展也因为经验不足而判断不准确,在“羽翼未丰”之前选择“换汤不换药”的“另谋高就”当一旦发现不对又重新走入这样的轮回,经历多了,看多了,自然又感叹“人生不值得”,便索性追求“及时行乐”,那“希望的田野”就变得触不可及。


但是,部分人若因所受不公或受到排挤,遇到人为制造的“瓶颈”,所在平台让人无所收获,那么这种情况是建议尽早出坑换地“磨练”自己。

顺着上文的思路,再深挖下一层逻辑会想到更为“绝望”的情况:


企业在当下为了活下去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为了降低日常支出,以达到稳定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普遍选择的是降职、降薪或停薪,部分选择裁员,为什么非要这样选择呢?


① 若选择在现有人员不变,通过扩大业务来摊低人力成本:


这个做法要看企业的业务来源,若以房产商为主要业务对象,则存在房产商没有新业务出现的“窘境”;另外,就算有新业务,低价、高工作量、高周转下带来的高投入是无法避免不增加人力投入的(特别是传统工作模式和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中小企业)。所以,这个做法仅在较低单价或合适的项目规模作为保障才有执行的价值。


若以政府平台为主要业务对象,则可正常扩张。但是,中国的特色的是当什么好做的时候,瞬间一窝蜂都“如法炮制”。


② 在无新业务的情况下,现有业务若能够支撑现有人力配置,则最主要问题仅是及时回款以保证日常的运营支出。但是在眼下,就是回款难题,成为最要命的问题,逼迫企业不得不通过降薪、降职甚至裁员的方式以保企业存活;对于现有业务不能支撑现有人力配置的企业,回款问题直接导致裁员发生。这可能是在没有更好外力支撑下,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救方法了。


但是这些做法会出现几个更为绝望的恶性循环:


❶ 降薪、降职必定会造成人员流失:若现有的人员配置(或裁员后的人员配置)刚好符合现有业务量,那么一旦出现人员的流失则会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


此时若增加人员会新增磨合成本,也存在新增人员不胜任等风险;若不新增人员,则会加大剩余人员的工作量,又造成人员流失或增加成本的风险。

若要留人,又想不增加成本,除非有极强的话术或利用对方的“单纯”,或者用“虚无缥缈而若有若无的未来”给对方画一个“大饼”。


❷ 若主动考虑缩小规模减少人力配置,那么因人员减少而增加的工作量应如何解决?又若,挺过了当下困难期,进入发展期,突然增加的工作量,是否通过增扩人员来满足?当业务量或现金流又遇到当下情况或类似情况时,又当如何?若当下人力配置不变,条件允许新增业务带来的工作量增加,又如何考虑?


综上,在因人员减少而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以及人员不变而新增加的业务带来新增工作量的情况,造成新增花费的人力成本,应该由什么去代替以减少和控制成本的问题,是值得全行业进行思考和解决的。


❸ 在逆境中的各种人性问题,如何平衡业务、企业的运营因素?


❹ 行业现状短期内是否向好,采取的措施是否足以让自己挺过眼前的困境?若大量企业倒下了,剩下来的企业和个人又怎么去面对和适应新时代、新变化的要求?

❺ 新时代新变化是什么?那时需要我们的是什么?


至此,绝望的氛围又缠绕全身,让人脑壳剧痛,是不是行业没落了,我们造价人真的应该认真考虑转行了?


我觉得不是,正因为分析可以看到问题,也就能够看到“星星之火”:


1、该离开的始终会离开的。


2、找到用什么替代工作量所花费的人力是关键;而什么样的工作可以找到替代,如何替代是当下我们全行业应该思考的另一个关键。


3、打破传统工作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变革,既不是拿来主义的相互模仿,更不是单纯的完善上层结构,如何有效的落地是当下应该同时考虑和做的事情。具体是什么?


最后,我没有给出我所思考的看法,是希望,同时也是觉得每一位投递简历的、观望的、迷茫的、绝望的、过得还不错的、仍在砥砺前行的造价人都能够参与思考并找到属于你们,属于大家的出路。


而这个思考最好发生在感叹行业没落,认真开始考虑去留之前。


延伸阅读

微信图片_20230830092208.jpg

不论是商机线索、资源连接、合作机会、寻找工作、探寻机遇,甚至实现创业梦想 ,建筑工程通『供需平台』都能轻松搞定,精准的线索信息和即时的响应机制,帮助客户获取更多的合作机遇,一键匹配供求双方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源自于造价圈,作者曾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商务合作\业务联系+:13719111109

推荐企业

泰宇建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百强,浙江省头部造价咨询企业,注册人员70+,各领域专家配置完善

广东张大建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招标+造价+监理+工程咨询全流程服务,百亿业绩企业!全省资质最齐!

广州市建友必达建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大量四库业绩,多个省、市级荣誉奖项。

中铭珩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头部乙级设计公司,升甲在即!

广州信必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地方龙头企业,双甲咨询公司

秦信国际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一般项目:单建式人防工程监理;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工程管理服务;招投标代理服务;政府采购代理服务;采购代理服务;规划设计管理;专业设计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卫星通信服务;商务代理代办服务;地质灾害治理服务;工业设计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设工程监理;水运工程监理;公路工程监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建设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测绘服务;注册会计师业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涉外调查;建设工程施工(除核电站建设经营、民用机场建设);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浙江仲其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施工监理乙级资质,管理费年度包干、到账款提点任君选择

广东兆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专业水利、公路、市政总承包,非中介,本地品牌诚信经营

筑程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资深消防工程经验,施工资质齐全一站式解决,老牌企业,管理规范!

中道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甲,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业务覆盖全国。